昨天应了菲律宾朋友Crest的邀请,出席由尼日利亚基督教徒主办的丰收与感恩节(Harvest and Thanksgiving Service),主办的教会有个冗长又奇怪的名字,叫Divine Springs of Grace Ministries,我译为灵春的幽雅牧师,姑且不理会这教会的背景,出席的人90%为非洲黑人,有少许的中国人,印度,菲律宾,还有一个洋人,都是应邀出席的。
非洲基督教徒的圣歌原来我的印度朋友和菲律宾朋友都会唱,看来宗教全球化也成了定局。不过他们的圣歌却也融合了非洲的文化和曲风,节奏感特别强,狂野不羁,音乐中渗透出字字玑珠的福音,欢快中不忘教诲。我不信教,但我喜欢基督教的宗教仪式,这宗教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音乐与宗教的结合,通过音乐宣传神的福音,歌颂真神,没有压迫感,不会枯燥。
当人感觉心灵不安时,音乐能够陶冶心情;当人感觉心灵不安时,也是宗教通过音乐打入人的心灵深处之际。当天的活动都是在非常快乐的气氛下进行的,大家都是充满笑容,甚至身体时而随着音乐摆动,或手舞足蹈,虽然很多人都是好像我那样首次出席该会主办的活动,不过大家似乎都快融入那狂欢的气氛,我开始一到时非常不习惯,甚至身体异常僵硬,心理在陌生环境下不自觉的作出违反常规的抗拒,所以觉得难受。人的意志容易受到环境的渲染而失控,有时你会不知觉地与大环境妥协,当身边的人都在摇摆唱颂时,我竟然也成了他们一员,手舞足蹈,玩了一整天。
我不信上帝和耶苏,但每次心灵无助时第一时间就会向“他”求救,而且不知是神名显灵还是幸运,事情总有好的结局。这让我从一次又一次的质疑中没有将这宗教否定,也一次又一次让我有机会与神接近。事实上我是希望能够让我这无神论者atheist成为上帝的子民,一直说服自己,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寄托,从中学开始多次参与教会的活动,读圣经,但最后的关头总是临阵脱逃。
1863年,美国总统林肯规定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美国的感恩节,但如今全球基督教徒都一起庆祝此节日。很多非洲部落对于了解感恩节的意义就如古时的祷告一样:“The year has come around again, great Lord of our land--never can we thank you for your good deeds and all your blessings.”当天这些教徒也捐献了大量的白米、汽水和家电,他们一个接一个从储藏室将这些物资,随着音乐的摇摆带出来,集中在台前,载歌载舞,喜气洋洋,非常搞笑。
宗教提倡感恩的文化,劝告人应满足自己所拥有的一切,无论是好的坏的,因为你的经历都是命中注定的,你应该感激上帝赋予你的任何挑战和磨练,感激上帝你今天还活着因为上帝让你克服了前天和昨天,感激上帝因为一切的并不是理所当然的。
人应持着感恩的心,所以才会珍惜曾经与现在的拥有,感谢曾经帮助和伤害你的人,感激养育与教导你的人,因为懂得感恩所以人更懂得奉献。曾经听过一句话,世界上最大,最团结的组织就是宗教团体。对犹太教的信仰,让犹太人在历尽数千年的排挤,残害和流离失所的困难中,最终在阿拉伯的土地上建立以色列国家;对真主阿拉的虔信,巴基斯坦友人Nadeem每天凌晨5时必准时起床朝西跪拜;对佛教的笃信,我母亲每周必准时到祠堂报到,到处传教。尽管工作后非常疲劳,也必念佛颂经,尽管经济拮据,也必定时捐钱献财。
有人认为,“人之初,性本恶”,那宗教岂不是为了压制了人性恶性的扩张而生?人之初,如果性本善,那么人定胜天的我们还需要宗教吗?任何宗教都是教导人一心向善,强调与环境结合的禅念,信教者往往有一颗向善的心,而犯罪的人经常都是对宗教失去信念的人,或错误诠译了宗教的教义本质。
尽管宗教让人类憧憬嚮往美好的乌托邦世界,但值得讽刺的是,世界最暴乱的地方却是因宗教冲突而产生的。中东局势的动荡不安是世界迈向和平道路上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。以色列与阿拉伯人尔我相仇,如同冰炭;叶什派与孙尼派又水火不相容。
宗教让拥有共同信仰的人类凝聚在一起,又将不同信仰的人类瓜分。如果无所不能上帝只有一个,如果真主即上帝,莫哈穆德即耶苏,那么何必将宗教复杂化来考验人类的耐心?
写于金陵四栋
2006-12-05 01:18:28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