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7月26日星期四

一天的工资,一月的辛劳


Charles Henry Harrod于1834年创立的Harrods,由当年的3个伙计发展为全球最著名的商场。这座位于Knightsbridge的Harrods Department Store于1905年重建,旧商场早前毁于大火中。


在世界最大及最豪华的购物中心之一闲逛,可以看到什么?18万英镑的钻表、4万5千镑的Vertu钻石手机、价值不凡的餐具等,可以想象身缠万贯的贵族富豪,过着怎样奢侈入华的日子。

我在这栋外表古典雅观,内部富丽堂皇的百年建筑物外兜了一圈,无意中至少看到了6辆法拉利、4辆保时捷、2辆蓝博基尼Lamborghini,和一辆Lincoln豪华房车,泊在旁侧的其他型号名车如马赛第的C320和S500、奥迪的TT Roaster等,不在话下。比较让人侧目的,原来那两辆蓝博基尼皆来自中东的,其一车牌为阿拉伯字母、另一辆的车内坐着两个中东青年,非富则贵。

坐落在Knightsbridge的“超级”商场由埃及富豪Mohamed Al-Fayed控制,Harrods之所以闻名驰外,除了它显著的地位外,10年前与戴安娜王妃在隧道撞车后,同赴黄泉的,也是Mohamed Al-Fayed第五个儿子。最近为了悼念戴妃逝世10周年纪念,伦敦市许多公园、博物馆、画廊等公共场所,都有举行悼念仪式和展览,Harrods内某角落也竖起了灵台悼念她。

英国人的平均生活水准甚高,如果没有在这里住上一段日子,是无法想象这里的人的生活原来是如此富足,也无法体会发达国家的人民日子是多么的舒适。

举个例子,在一间浪漫的餐厅享受丰富的一餐,配上一杯红酒,也只须一般白领阶级工作一小时的消费。两个月的低薪劳力工作,已经有能力在南美洲快活逍遥游完2个月。

记得在广州暨南大学小西门外看到一个招聘的通告,聘用清洁工每月工资600元人民币(39英镑),这点皮毛工资,还比在伦敦当餐厅服务员的一天工资少。(伦敦最低工作限定为每小时7.02镑)我们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子民,只能来这里沾上一点光。 (希望别染上这里的傲气)

世界贫富差距之大,怎让人不视之动容,闻之有愧呢?



写于Durham House,London

2007年7月23日星期一

刻苦铭心

现在不是冬天,不过下了雨的伦敦特别冷,这种冷是广州的十月寒,这种冷总让人容易心绪波动,容易感动,因此也容易受伤害。

我打开桌前的窗口,让凉飕飕的冷风吹入房内,让寒风吹走房间的闷气,也催眠自己。在这种天气听着扬声器播出熟悉的歌曲,像强烈的催化剂,每一个旋律都是唤起回忆的入口,有笑有泪,刻苦铭心。

有几首歌,都是自己最喜欢的歌。不仅仅是曲子动听,而是每首歌都有故事,我是故事的导演、编辑和男主角,自导自演。演每场戏都是全情投入,可惜都不见得有好结果,但剧本是自己挑的,没有后悔,但不能重犯。

尽管有些不好受,不过还是故意让这些主题曲反复重播,让熟悉的旋律在熟悉的温度,刺激着情感的神经,找回那丝感觉。

今晚,勾起了很多回忆,明湖的落花和冬天的雨夜。






写于Durham House,London

2007年7月20日星期五

伦敦画集

相机出了状况,看来是救不回了,只好等赚到了钱,才投资买一架比较专业的相机。以下的照片是我初到伦敦拍摄的照片。不知是不是外国的月亮特别圆,还是自己的摄影技术提升了,东拍西拍都觉得自己拍出来的照片都很满意!


从西敏桥(Westminster Bridge)西侧按下快门,著名的大笨钟就在泰晤士河畔。老实说,泰晤士河(Thames river)有点混浊,有点像广州的珠江,不同的是,泰晤士河有更多大大小小的商船和游艇不停歇地川行。


在西敏桥拍的照片右侧,一个笔直高耸的建筑物,就是伦敦眼(London Eye)。伦敦眼是在千禧年大部分全都是旧时代的古建筑物,伦敦眼算是鹤立鸡群了。

在Fantastic Four 2的电影中,伦敦眼被银魔击垮,F4 必须防止伦敦眼跌入泰晤士河内。



到Hampstead Heath公园的途中,一位自称是个摄影迷的老太太自告奋勇要帮我们拍照。我当时有一点怀疑她到底行不行,因为她拍照时手震震,而且相机没有聚焦就按下快门。

结果,拍出来的照片角度抓得真的不错,只是有点朦。不过还是很感谢她。


站在我右手边的是小学的朋友爱甄。她4年前就孤军来到英国作战,现在半工半读地攻读法律,是个不简单的女生。



在住家附近闲逛时,发现到一座只有在童话世界才会出现的建筑物。我也搞不懂到底这别致的小院是住家,修道院,还是学堂?



熟悉的照片吧!汉普斯德石南园(Hampstead Heath)是伦敦最大的绿地,我当时跑完步后在汉普斯德石南园的国会山(Parliament Hill)歇息,从这里可以看到伦敦城市的面貌。

英国人很讲究生活品味,包括提倡健康的生活习惯。每一个住宅区都会有几个公园,我住的地方附近就有4个不同面积的公园。

在公园看到最多的生物,除了人之外,就是狗。丢狗屎的桶,比丢垃圾的桶还多!(丢屎的桶应该叫什么桶?)


写于Durham House,London

2007年7月19日星期四

我的屋主

今午在房间熟悉的敲打着电脑键盘时,后面房门响起,女屋主爱芳捧来了刚起锅的蛋炒饭,我除了猛说谢谢之外,也不懂还能够说些什么。这盘热腾腾的炒饭不仅能够填报肚子,而且能够温暖心房,让人感动哽咽。

刚来这消费指数超高的发达国家讨生活,不敢像在中国读书那样任意地消费。吃的,是面包饼干,速食面条,同时也暂时吃着从国内带来的干粮。女屋主知道我吃的简单随便,不忍目睹,所以每天煮食时预备了我一份。有时她还会递来苹果、零食、冰淇淋和包点。

我不介意萝卜青菜,随便吃就解决一餐。人在过渡期嘛,总是要委屈一点,以便以后写奋斗史时,有血有泪。反之,有很多关心我的人,总是不愿意让我多吃一口速食面,说多吃了对身体不好。昨天我又去了唐人街扫走了5包速食面,说真的,外面随便吃一餐都要马币20令吉,我也不想在房间吃味道欠佳,营养欠佳,又不怎么能够吃得饱的速食面。生活逼人,身不由己啊!只能答应大家,包庄面食尽量少吃。

风貌年华的女屋子爱芳是称职的家庭主妇,每天定时带读着小一的孩子上课放学;丈夫阿李则在数公里外的小餐馆当厨师,一家三口居住在伦敦北部依士灵敦县(Islington Borough),生活过得挺简单随意。

听友人阿甄说,20年前,阿李从内地到英国读大学,课程还没修完就已经辍学,留在英国打工。由于老爸有钱,所以阿李在这里不仅成功呈请成为公民,而且买了Tufnell Park的楼房单位,随便找一份工,每月出租屋内的两间房赚取少许生活费,日子也过得去。

这两年轻夫妇皆来自中国福州,爱芳是阿李7年前回国探亲时认识的,两人在国内结婚后,妻子随夫移居英国。这两夫妇非常亲和,而且与我非常投缘。最近找不到工作时,他们也是很落力地帮我打听消息。说真的,出国遇贵人,真的前世不知修了多少的福分。

再过几星期可能就要离开伦敦到1小时车程外的Reading市工作,所以也要向这对夫妇告别。阿甄经常提醒我要小心伦敦人(Londoner),因为他们自私自利,只管门前扫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。

有些人看世界是灰暗的,怎么我都看不到?

2007年7月16日星期一

It's tough, it‘s challeging too!

不懂是偏信一方之说还是自己太乐观,来到伦敦后才发现找工不易。网站的招聘信息虽然每天都有十几页的空职,而且有些职位经常重复,给人的假象是工找人,而不是人找工。来到这里有10多天,发现事实残酷。

来到伦敦至今已有11天了,这几天已经陆陆续续发了近10封求职信,可惜音信全无。刚才到访了坐落在附近Highgate Job Center Plus, 打印了10多份相关的空职,继续申请。

自2004年东欧10国加入欧盟后,大量东欧人涌入英国各大城镇当廉价劳工。漂亮的女屋主说,去年掀起了东欧劳工潮,许多捷克人、匈牙利人抢走了工厂、超市、清洁、建工的位置,变成现在一职多人争的现况。尤其现在是夏季,也是学校的假期时段,在大城市求职难上加难。

想当年,自称无冕皇帝,与各阶层领导人同桌共餐,谈笑风生,何等让人羡慕。如今沦落异国求职无门,拥有学识却要屈膝称卑,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,只好卧薪尝胆,委曲求全。不过,比起摸黑潜入的伞兵,自己仿佛幸运多了。

前天到了Reading探访居留在英国5年的亲戚,不知是不是人在异地,相互相依之心强烈,感觉这对结婚有30年的夫妇特别的恩爱。尽管日子不好过,不过两人相依为命,总比一个人过日子来得幸福。

昨晚梦见了熟悉的家乡,睡醒后一阵子,才弄清楚自己是在千里之外的伦敦。如果现在还在槟城,可以随时骑着电单车,到Ah Jun家喝茶,或到FTZ打DOTA,或到日落洞巴刹打包福建面,还是去Queensbay会见北海来的好朋友。

改变,总是辛苦的。



写于Durham House,Islington

2007年7月12日星期四

The O2 Millennium Dome

电讯领域可以竞争到什么程度?不仅是底价贱售、超值配套或创意广告吸引客户而已。

在英国,每月缴付区区10多英镑成为电讯公司的订户,就可以免费获得昂贵手机,已不是新鲜事。

为了抢占市场份额,O2在伦敦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大型综合活动中心-The O2 Millennium Dome ,O2的手机用户买票参加在The O2举行的任何活动,都有优先权。The O2于2005年竣工,除了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举行项目的其中一站,也是国际歌手举行演唱会的新地点,最近演出的歌手有Barbra Streisand、TheRolling Stone和Elton John,6月30号最让人兴奋的是Andrea Bocelli登台演出。(如果找到工作一定去捧场,不懂有没有伴。)


(Website: http://the02.co.uk/web/guest/home)





今天在报纸看到一幅广告,主办当局在The O2投入1000吨的沙,制造伦敦首个室内人造沙滩,怎不叫人咋舌呢?


(英国电讯公司计有O2、Orange、Vodafone、3、T-Mobile和Virgin Mobile。)


写于Durham House,Islington

2007年7月11日星期三

Lonely but not Lonely

朋友凌晨2点启程到Heathrow机场,开始2个月的南美洲背包旅行,我则今天开始过一个人的生活。我一向来都是集体动物似的,到广州读书也是浩浩荡荡整群人出发的,一个人的生活可能会很无聊,可是却让自己独立生活,自力更生,让匆匆忙忙的生活步伐停下脚步歇息,让充满杂念的思想沉淀下来,这未必不是一件坏事。

趁着还在忙着找工作的时间,我开始拜访伦敦的旅游胜地。我是随着刚买不久的英国旅游书籍介绍的景点,一个接着一个走。位于伦敦市中心点的特拉法加广场(Trafalgar Square)是旅程的第一站,从广场前侧可以看到白厅(WhiteHall),甚是壮观。


特拉法加广场是全世界著名的公共空间,也是英国政府举办官方庆祝活动的地点。上星期六在这里举行LeTour国际脚车环市赛的开幕礼,也是在这里举行。

广场前的国家艺术画廊(NationalGallery),收藏了从1250年到1900年欧洲的艺术品,珍藏品之多不愧是全世界藏画最丰富的画廊,一搭入室内顿时感觉个人的品味提升,可惜我对艺术毫无感觉,看来莫娜丽莎对我微笑我也笑不出来。

拿着地图像盲人一样东摸西索,终于到了0.6公里外的科芬园(Covent Garden)。途中肚子一直在打鼓,于是买了最便宜的三文治和牛奶充饥。(也要马币11块多)一边吃着不是很美味的鸡蛋三文治,一股酸意闷上心头,一个人的生活,即使吃着山珍海味,又有多美味?还好科芬园有街头艺人表演,哈哈一笑,烦恼一扫而空。

在还未找到工作时,使用每一分每一毫都要算得很精准,否则盘缠一用完,可真的要露宿街头了。


写于Durham House,Islington

2007年7月9日星期一

LONDON, LONDON

一踏入希特罗(Heathrow)国际机场,伦敦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像一个浓缩版的地球村, 关卡前的协调2名官员是印度人,坐地铁到莱斯特广场(Leicester Square)会见迎接我的朋友时,左边坐着吃着皮萨的黑人、右边好像是伊朗人,对面是道地英国人、他的旁边是看似潦倒的东欧人,在两步的距离外坐着一对中国夫妇,另一厢是泰国籍的两名学生。大家坐在同一个车厢内,背负着不同的梦!

我住在伦敦北部的Islington镇的住宅区,称作Tufnell Park。Tufnell Park位于伦敦二区,与人潮如涌的伦敦闹市迥然不同,Tufnell Park是个幽静安谧的小区,房屋都是旧英式的三层并列楼房,穿流的车辆比较少,感觉就像浮罗池滑的Brown Road的豪华住宅一带。我跟朋友说,伦敦没有想象中那样喧哗,这里的人讲求品味的人生,绝对不容许住宅范围有吵杂,绝对适合居住。


(我的临时避风港,住在2楼的小房间内。 )

朋友说,从任何角度拍伦敦的任何角落,都很漂亮。我非常认同这句话,无论走到哪里,这里的任何景象看在眼里,都是那么令人陶醉。在维多利亚时代,英国成为全球霸主,这从未受到外来侵略者占领的岛国长期处于鼎盛状态,酝酿出高水准的的生活素质,从人民的生活情况、消费能力、基本设施、人与人相处的情况,可以一一看出。

这几天游览了伦敦的几个著名地标,如大笨钟、伦敦眼、特拉法加广场、牛津街、唐人街、波德贝里跳蚤市场等地区,虽然都是走马看花,随便走走而已,但总算还了自己的心愿!




写于Durham House,Islington

2007年7月5日星期四

My mum, my friend and me

离开槟城国际机场时,看到母亲双眸泛光,心里有些难受。虽然母亲一直都鼓励我出国工作,试问身为母亲的有谁不愿将孩子留在身边?原本打算2年后才回家,不过今早我跟母亲说,如果情况许可,我宁愿节俭一点,一年后回家看家人,或者邀请母亲到英国找我。

赴英国寻梦是我一年多前在大学时期的梦想,当时英国工作旅游准证还未开放,所以一直在期待着申请的机会。人算不如天算,当我选择在星洲日报完成大学最后一个学期的实习时,英国大使馆重新开放工作旅游的申请,正好让我抓住这绝佳的时刻,搭上了这班航班。

从来不敢想象自己会跑到英国去过2年旅游工作的新生活,即使我看来是乎是一副豪不在乎的样子,其实内心无时无刻都在担心美梦会碰礁。还好感谢幸运之神的眷恋,总算无惊无险,让我可以现在在一万一千尺高的上空打稿!

25岁对我来说是一个很特别的一年,这半年来的生活可说是幻变多端,在过去一年来,感情世界也是此起彼落。生活过得还算一般,表现决称不上出色,但是回眸一看,朋友多了,视野广了,自己选择的路,也总是不留遗憾。

昨夜一直收到朋友们的祝福短讯,还有远在北海的新朋友,特地到机场送机,让我非常的感动。小弟无以为报,只能那样说,来找伦敦找我吧,包吃包住!



写于ThaiAirway Boeing747,印度海拔1万1千米上空